2011-05-22
同得福音的好處 - 林旻凱牧師

同得福音的好處
林旻凱牧師
感謝主的恩典,謝謝弟兄姊妹在台灣為我們所做的禱告,使我們在緬甸能夠與主有很好的同工,願上帝親自記念您所擺上的每個禱告。從去年七月我隻身第二次前往緬甸與當地牧者參議今年要舉辦的青年營會。經八個月辛苦的籌備與規劃,對十幾位弟兄姊妹而言,看似不可能的任務,都蒙主的保守,一切都很順利。

「海邊」對緬甸人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名字,今年青年營特地在這裡舉行,我們在當地一所國小舉辦營會,有一百五十八位參加,來自台灣短宣隊及當地緬甸華人、緬人共十間教會青少年參與盛會。從仰光搭飛機只要三十五分鐘,坐車必需要十五小時,道路顛簸崎嶇難行,感謝主沒有一個人暈車(從七十幾歲老姊妹到出生剛滿周歲的嬰孩)。

在營會的主題設定在「活在關係中」主要採用體驗教育(Adventure Education,簡稱AE)為主要設計元素,一方面可以激發參與者的學習動機,並且也能夠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意願。這樣的素材在當地青年身上發揮極大的功效,意外地間接化解了種族彼此之間的心結。亦將好玩動態反思活動,分成設定目標、情緒分享、建立團隊、自我探索、檢視經驗、溝通與問題解決、回饋與祝福等九大類型。訓練當地體驗活動員根據不同的情境或是小組成員中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活動來帶領成員進行活動反思,進而加深個人的反思力。讓青年透過集體活動學習表達及尊重別人。

短宣回來後,我時常抓住機會和弟兄姐妹分享宣教的樂趣,發現大多數人有三個主要的理由不參加短宣,我將它們稱為短宣三「不」,分別是能力不足,吃苦不行,時間不夠。以下對三「不」所做的分析:

一、能力不足:當許多弟兄姐妹想到:我這麼一個平凡的人,又是裝備不足的基督徒,如果參與短宣能做什麼呢?其實我們能在工場做影響人生命的工作,不是因為能力足夠,而是神藉著我們來工作。就像在多哥大部份時間都需要經過一個或兩個翻譯來分享,因為許多當地人並不懂得官方語言法文,所以我們的英文分享,得先翻成法文,再翻成土語。當我在分享時,那翻譯成法語及土語的弟兄常把我的一句話說成兩句,有時又說成三句,而且愈說愈興奮,比我自己說得還好,也得到聽眾熱烈的反應。另外就是我們到那裡去的這個行動,就已經把神的愛帶到他們當中,讓他們知道不僅神愛他們,在遠方也有不認識的人愛他們。所以不要擔心自己能力不足,因為我們依靠的神大有能力,惟一要做的就是順服,讓祂來使用我們。

二、吃苦不行:許多人想到短宣,就想到艱苦的生活狀況,骯髒的衛生設備,遙遠的路途,有些人則沒有辦法吃奇怪的食物,特別是到第三世界國家。但我發現,即便是去多哥這樣落後的國家〈世界排名倒數廿名左右的貧窮國〉,神一樣能保守我們吃得好,睡得著,沒有嚴重的疾病侵害,甚至可以享受當地風土人情。有時在生活或旅途是會遇見困難,但當看見神的工作藉著我們擺上的一點點而成就時,興奮就遠遠大過所受的苦。在多哥第一天進入鄉下部落時,那天早上我們四點起床,經過六、七小時顛頗,且一半是沒有鋪過的道路;到部落時真是筋疲力盡,但一下車看到當地信徒興奮地出來唱歌跳舞迎接我們,每個人心裡都大受感動,長途跋涉的勞苦也都忘記了。

三、時間不夠:時常聽到在高科技工作的人抱怨自己假期太少,根本沒時間參加短宣。當我們認為一件事情很重要的時候,就願意放棄自我來做這件事。短宣正是如此,雖然假期少,但當我們看見神能使用自己的順服,讓我們在大使命的完成上有份,這樣的機會怎能錯過?當經歷到就算在遙遠國度還能影響別人的生命,同時自己生命也再次被改變、被更新,我們豈能說參加短宣不值得?時間是神所賞賜的,實在應該擺上被神來用。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必須參加海外短宣,有些人的負擔也許就在家門口。但重要的是願意擺上自己,為祂吃一點在人看來小小的苦,讓祂使用這能力有限的器皿,在完成大使命的事上留下腳印。

保羅說凡我所行為要與人同得福音的好處。當一個基督徒品嚐福音的滋味,心中的喜悅就會激勵著人「有分享的衝動與熱忱」。好東西與好朋友分享,基督徒宣揚福音的心情就是如此,宣教不只是傳遞我們的宗教理念,更應該是一種生命的分享。為期八天的短宣,行程相當緊湊、早出晚歸,感謝大家的代禱,使我們沒有中暑或腹瀉平安的歸來。雖然在緬甸只有短短的幾天,但內心卻是無比的充實,因為在整個短宣的行程中,每一天都經歷神的同在。每次出去短宣,收穫最多的總是自己,這一次也不例外,每位成員都是滿載而歸,榮耀都歸於神。請繼續為緬甸當地青年禱告,明年他們即將承接在地化的營會,求神繼續使用栽培他們。跨文化宣教面對語言、文化、地理環境的差異,雖然辛苦不容易,卻讓弟兄姊妹直接看見神在全地的作為,只要參加過的人必定永生難忘,絕對值回票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