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4-28
蒙恩受洗見證
丁欣志



感謝主,在未信主前的我們是屬於隨波逐流的傳統家庭,
為了健康為著平安也為了生意,看人拜什麼我們都願意嘗試,
只要聽著客人提起哪間廟宇哪家財神靈驗。
我們就會前往去祭拜,但幾次後都無感覺到明顯效果。
甚至當時在台北的我們,都會固定前往中和最大的土地公廟-烘爐地,
因為地勢偏高路程盡是顛簸難行,去了幾次後效果還是看不到,生意依然沒進步,
當時的家庭也不見和樂,時常發生爭吵與不安,我們深深感到失落無助。

回到了台中,因為生意關係起了一場糾紛,全家進入了輾轉難眠吃不下也睡不好的困境。
很神奇的,心裡有個聲音告訴我~"到教會吧"
於是我們選擇了離家較近的教會,開始了與主初步的接觸。
教會的姐妹也拿了本禱告的最佳嚮導「滿福寶」,讓我帶回去與家人一起禱告。
當時心情低落的我們便開始了禱告之路~
全家的心便開始慢慢沉穩了下來,隨著日子的經過,糾紛也順利解決了。
當時,家叔也在電話中透露了他信主而受洗的訊息給了我們。
他告訴我們,他常年的頭痛因禱告後明顯的減輕,也不再依靠藥物來控制了。
我們感到非常不可思議,因為那是他痛了四十幾年的折磨呀!
於是,信主的觀念開始在我們這個家庭中成長。
家叔的轉變非常明顯,從信主前幾十年不工作的宅男到現在充滿幹勁的大忙人。
見證了他的轉變,這是主所帶給我們的最大奇蹟。

銀花媽媽是我母親的老顧客,我非常感謝她,因為她影響了我父母最深。
在她的身上我看到了一般老人家所看不到的喜悅與正面思考。
普遍老人家所經常抱怨的人事物在她身上完全看不到。
我們相信這是主的慈愛影響了她,讓她的日子過得非常順心。
這是我們再一次看見主的恩賜,讓我父母親更加深信了主的慈愛。

經由瑪俐姐的生命真理課程,讓我們對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全家開始禱告的習慣。
過程中雖然經歷了不安、搖擺不定,但因著禱告與瑪俐姐的協助下都得到了穩定。
瑪俐姐,我們全家都非常的感謝妳,因為妳我們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主。

現在,改變最大的應該是我父親,從過去喜歡批評人、對人事物充斥著不滿的他,
因主給予的信心,現在的他鮮少評論人的是非,性情也開朗了許多。
母親也將敬拜許久的水晶觀音像給移開了,並且全心全意信主。
幾乎每天晚上都會看著Good TV來認識主。禱告也成了全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
我們將未來交給了主,讓家中每位成員都有了全新的盼望。
現在,店裡的生意有了明顯的改善,全家也非常和樂充滿和諧。
感謝主給我們這一切,願往後的日子都能因著主的關愛而燦爛,感謝主!
(丁欣志夫婦和父母、兒女一家六口已於2013年4月24日受洗)

2013-04-28
傳揚愛 中寮社區音樂佈道
~蒙受多間教會合作支持
中寮教會回應上帝恩典熱情傳福音~
【陳韋鑑採訪報導】




「我們領受了這麼多的愛,就要將這些愛傳揚出來。」中寮教會傳道林庭樂說,教會雖然較小,但是兄姊依然重視傳福音的使命,因此結合各方對教會的支持,舉辦社區音樂佈道會,向社區朋友傳福音。
4月21日在台中中會中寮教會附近的郵局前,由中寮教會與忠孝路教會合辦「平安,喜樂社區音樂佈道會」,由中寮教會敬拜團與大肚教會直笛隊演奏社區居民熟悉的民謠、忠孝路教會會友見證與詩歌分享,並由南投教會程仲惠牧師祝福禱告,此外也安排抽獎等活動吸引社區朋友,約80餘人參與。
林庭樂說,中寮教會會友約30人,平均年齡70歲,有些會友平常住在台中市,週末回來聚會。2012年8月他受派到此服事後,與會友討論,若依此趨勢下去,再過20年,中寮教會會是什麼情況呢?他說,會友開始凝聚共識,教會一定要走出去傳福音。
中寮教會在今年成立敬拜團,有趣的是,相較於一般教會敬拜團平均年齡20歲,中寮教會敬拜團中,32歲的林庭樂是年紀最小的,他說,由於中寮鄉沒有高中,因此15歲到30歲間的會友有斷層,但他強調,這些中生代會友在上一代的信仰傳承下,相當具有服事熱情。
提到眾教會的支持,林庭樂說,母會南投教會與忠孝路教會支持了這次的活動經費,「小教會有小教會的做法,上帝會供應,我們都在經歷這種供應,也更確定宣教的使命。」921大地震後,由於南投教會本身也有受損,中會協調忠孝路教會協助,這麼多年來,忠孝路教會的關心一直持續著,蔡垂恩長老帶領同工每月1次到中寮教會服事,包括探訪會友等,對事工有相當大的幫助。林庭樂說,10餘年來,忠孝路教會與中寮教會建立十分深厚的關係。
林庭樂表示,音樂佈道會將繼續舉辦,計畫每季1次,與社區朋友建立關係。事實上,中寮教會在上個月舉辦社區親子營,讓主日學人數突破過去的個位數,他說,雖然不是以人數來評量事工,但社區兒童的加入的確讓同工很興奮,一方面是看到上帝的動工,另一方面是更確定目前的方向是正確的。
(轉摘自台灣教會公報週刊3191期)

2013-04-14
忠孝路清明敬祖 獻追思三禮
倒水、獻花與點燭 唸追思啟應文 嘗試以合乎聖經方法記念祖先
【陳韋鑑台中報導】




聖誕節邀請朋友到教會很常見,但是清明節邀請慕道友來聚會就不常見。台中中會忠孝路教會為表示對清明節的重視,特別舉行敬祖思親禮拜,以追思三禮與影片追思故人,希望打破一般人認為教會不重視祖先的刻板印象。

忠孝路教會於4月7日舉辦「2013年清明敬祖思親禮拜」,教會牧師王武聰以「先祖在為你祈禱」為題分享,禮拜中放映會友們過去3年失去的親人照片,同時附上一句話,場面感人,許多會友忍不住熱淚盈眶。

追思影片後進行追思三禮,分別是倒水、獻花與點燭,隨著三禮的進行,教會也特別設計相關的「追思啟應文」,讓會友對3個禮節的意義有更深入理解與認同,隨後並有短暫追思默禱時間。

王武聰在分享中提到,傳統民間祭祖習俗有幾種用意,有薪火相傳的生命性、慎終追遠的文化性與團結宗親的家族性,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也具有亡靈崇拜的宗教性,害怕自己的祖先淪為惡鬼,影響家道繁榮與平安,因此非得祭祖不可。這也導致人只在意祭拜逝世祖先,卻忽略對在世父母盡責,偏移了孝道的本意。

王武聰受訪時表示,教會約在3、4年前開始推動清明追思禮拜,整個禮拜儀式包括追思三禮都經過歷次修改,包括在去年加入追思影片播映等,他認為未信者需要一個具體的儀式,「我們肯定敬祖,但是要導引到有聖經的根據。」他也認為這符合福音本土化,對總會推動的一領一也會有所幫助。

目前就讀於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一年級的李柏昂表示,自己是前年領洗的初代信徒,身為家中的長孫、長子,過去有許多祭拜經驗,尤其曾歷經家人過世的過程,他認為民間宗教重視儀式更甚於紀念,而教會則是從紀念開始,學會重視在世的親人。

身為家中唯一的基督徒,李柏昂表示,獻花等禮儀成為他在家中祭祖時的橋樑,家人也予以接受。以前他為了如何參與儀式的問題,會很想跟家人辯論,但是改以獻花等合乎聖經的方法便能被家人接納。他表示,現在除了聖誕節以外,也會試著在清明敬祖思親禮拜時,邀請朋友來教會,雖然朋友們的接受度還是很低,但是他認為,「敬祖思親禮拜讓人直接思考死亡,從死亡開始的思考才能從頭翻轉。」
(摘自台灣教會公報週刊第3189期)

2013-04-14
台中忠孝路教會 清明敬祖思親
2013-04-12 | 記者何毓芬



台中忠孝路長老教會於四月7日上午舉辦清明敬祖思親禮拜,王武聰牧師證道「先祖在為你祈禱」,帶領教會弟兄姊妹透過追思三禮「倒水禮、獻花禮及點燭禮」,並播放蒙主恩召親人的回顧影片,思念祖先和已逝的親人,也讓一些未信主的家人朋友,看見基督徒是如何追思尊榮祖先。
追思敬祖 消除恐懼
王武聰牧師證道中表示,在民間祭祖習俗中,有某些部分是值得肯定,包括生命性、文化性和家族性的部分。在「生命性」方面,代表祖先生命的象徵,透過祭祖的方式來與祖先連結,帶出薪火相傳的意義;在「文化性」方面,認同華人文化主張孝道,慎終追遠的表達。在「家族性」方面,藉由家人共同參與祭祖成為凝聚家族的力量。但基督信仰不苟同傳統民間信仰的「宗教性」。在傳統民間信仰中,祭祖雖是孝道的表現,當中卻有很深亡靈崇拜的因素,相對於在基督教信仰裡面,如何透過追思敬祖來消除對祖先的恐懼,帶來神平安的確據,則是教會舉辦敬祖思親禮拜最主要的目的。
用「吃」紀念祖先有聖經依據
王武聰牧師提到,一般民間信仰中常會準備食物祭拜來表達對祖先的敬重之意,並不是因為祖先需要「吃」這些東西,那是被傳統宗教所扭曲,以至於落入用食物祭祖的迷思。他提到,用「吃」來追念祖先是有聖經的根據的,例如在逾越節晚餐吃苦菜和羊羔來紀念過去在埃及的受苦並感謝上帝救贖的恩典。此外,在新約時代耶穌與門徒所吃的最後晚餐,轉變現今守聖餐的儀式中,用餅和葡萄汁來紀念耶穌,這些都是基督信仰中用「吃」來表達追思、紀念、感恩之意。
他表示,這些宗教性的祭拜儀式,往往已經超過遵從孝道的原則。過去祭祖的迷思,把過世的祖先當作今世的延伸,認為他們與在世一樣需要食衣住行育樂,並由後代子孫提供祭物供應他們在陰間的需要。許多人因為恐懼害怕,將過世的祖先當作神明或鬼魂來祭拜,擔心若不拜,祖先化為惡鬼來攪擾,其中祭拜的動機則是希望能尋求內心的平安。
在天上為子孫代求
王武聰牧師強調,我們每個人都是祖先所愛的子孫,父母所愛的兒女,當親人離世之後,並非如同民間信仰所認為成為孤魂,而是安息主懷,回到天父的懷抱中。如今他們在天上成為代禱者,繼續為在世的兒女子孫們代求。
(摘自論壇報第34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