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8
信心之旅-巴西台灣六家莊傳奇-王武聰牧師

信心之旅
-巴西台灣六家莊傳奇-
王武聰牧師

序曲

一九八八年來到美國,常遇到從巴西二度移民來美的兄姐,每當我問起巴西六家莊時,他們就肅然起敬,有的甚至很感激地說:「我就是因著你伯父王首寶長老的愛心照顧和傳福音,我才信主的。」六家莊秉持著亞伯拉罕的信仰態度移民,並且幫助照顧許許多多後來的移民者,我從蒙福者的口中得到證實。一九九一年我全家接受伯父的邀請到巴西探親旅遊並主領聚會,對於六家莊的移民奮鬥史有更深入的瞭解。

巴西六家莊是彰化縣原斗和溪州兩教會六個家庭於六○年代移民巴西,在聖保羅近郊慕義市(Mogi)所開創的家園。他們是台灣農業移民的先驅,所成立的村莊,直到如今都還保留著台灣四十年前的農業社會風味,他們的第二、第三代個個都講得一口標準流利的台灣話,羅馬拼音的台語更是讀寫流利,這是其他台灣移民社區所沒有的現象。他們無條件提供菇舍(種植洋菇的房子)、技術、經驗幫助新移民,直到他們自力更生的故事,更是感人。許多人因著這樣的愛心而認識主,以致慕義地區一百多戶台灣移民中,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是基督徒,這是全世界極少數基督徒比例如此高的華人社區。因此,他們所成立的慕義教會順理成章地成了南美洲規模最大的華人教會。六家莊傳奇的故事是很值得在台灣移民史上留下記錄的。

憑信出發

一九六○年代,台灣彰化縣的原斗和溪州兩地,住有許多基督徒,他們有著單純敬虔的信仰,並且過著儉僕勤奮的農村生活。

有一年原斗教會的陳振昌長老前往淡江中學參加全台教會靈修會,聽聞巴西這個新興國家,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物產豐富、土地肥沃,非常歡迎農業移民,是個很有發展潛力的國家,自此種下了移民巴西的種子。不久之後,旅居巴西的楊毓奇博士又提供更進一歩的資料。楊博士還建議,最好由教會會友有組織地集體移民,他很樂意協助相關的手續。

就在這樣的情形下,教會內興起了一股移民巴西的熱潮,起初有十二戶加入移民行列,然而在辦手續過程中,有些家庭遇到攔阻和親人的反對,到最後順利成行的只剩六戶,就是溪州教會的王首寶、陳榮華,原斗教會的陳振昌、紀慶誠、莊永得、陳恩勤等六個家庭,大小共計三十二人,其中大人十一人,小孩二十一人。

一九六三年七月廿日,六個家庭獲得巴西移民簽證,隨即訂購船票、接洽船期。由於那次前往南美洲的乘客除了六個家庭外,尚有虎尾教會的簡榮源長老一家七人(也就是知名太空科學家簡建堂博士一家人),以及前往巴西大使館任職的人員,一共五十餘人,因此,船公司特地商請荷蘭籍的客貨輪從日本橫濱前來基隆港靠岸載客。

一九六三年八月廿日,六個家族如同亞伯拉罕一樣,憑信心攜帶「所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去,當時國小五年級的我,對於他們離去的景況至今記憶猶新。他們所攜帶的財物,不是現代移民者裝有貴重物品和美鈔的皮箱,而是由大卡車載運的笨重生活用具、務農工具,例如鋤頭、畚箕、犁具、斗笠、破舊腳踏車、蒸籠、石磨…等。這些器具於一九九○年在慕義教會舉行「世界台灣人基督徒大會」時都還拿出來展示呢!而且有的家庭變賣家產買了船票之後,只剩極少的美金,我伯父在登岸巴西時,甚至只剩不到五十元的美金!然而他們仍然憑信心出發了。

汪洋之旅

八月十九日,六家的親戚租一部遊覽車隨同送行,當晚夜宿基隆成都旅社,整夜所聽到的盡是碼頭上所傳來令人心酸的汽笛聲,以及互道珍重的哭泣聲和絮絮的叮嚀聲。八月廿日下午,六家開始辦理入關手續、接受行李檢查,晚上六點,他們順利通關上船。上船時每人手中攜帶一卷彩帶,丟給岸上送別的親友,雙方就在拉住彩帶時,高呼祝福的話,並在淚水中高唱「願主保護咱後會有期」。面對離別的痛苦,以及不知何日再相見的心境,唱起這首詩歌,真是格外傷感和動人,當時的畫面至今仍然恍若在眼前。八時卅分輪船汽笛大鳴,從小一直非常疼愛我的伯父和其他家庭就在朦朧的月光下,逐漸消失在無際的大海中,這是我生命中第一次感受到至親骨肉離別的傷痛。而六家也從此開始了五十天的汪洋之旅,以及如同亞伯拉罕般的信心之路。

上船後,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第二天,六個家族全體來到甲板上,由最年長的王首寶長老帶領首次的船上禮拜,以後,他們每天在船上定時舉行禮拜,並由家長、子女輪流主理,開始他們以信仰為中心的移民生活。

五十天的海上生活,讓這批從來不曾搭船出海的農夫暈得昏頭轉向,有的甚至認為自己可能會葬身海底,無法到達目的地。而船上其他的旅客大多是知識份子和技術人員,他們也譏笑這批「草地人」,懷疑他們是否能成功?然而不管如何,蒙上帝保守,他們終於穿過印度洋、大西洋,繞過三分之二的地球,於十月九日抵達巴西的山度士港(Santos)。

十月十日下船登陸,隨後在楊毓奇博士的安排接待下,前往他的農場暫時住宿。在去農場的路上,所看到的盡是落後、淒涼的景況,大人們的內心頓生失望之情,頗覺前途堪憂,然而惟恐婦人小孩失志,卻又不敢形諸於色,有的甚至盤算著一賺足旅費,馬上打道回台!這是六個家族來到巴西後的第一個感受。然而,也因著這樣的坎坷和挑戰,更促使六家緊緊抓住上帝,惟主是靠。

築壇敬拜

六個家庭的移民有一共識,就是靠著堅強的信心,盼望在巴西以彼此關懷、互助合作的精神,一方面經營合作農場,一方面開設教會,來榮神益人。他們抵達巴西積極尋找落腳發展的地方,兩個禮拜後,來到距離聖保羅約四十哩的慕義市近郊,一個叫「慕德如露」(Botojuru)的地方,合資買下一塊七甲的森林地。首先將靠近馬路、交通最方便的一甲地奉獻為禮拜堂建堂用地,其餘六甲,不管個人資金多寡,每家平均分配一甲,眾人同甘共苦來建設家園。

十一月三日是他們來到慕德如露農場的第一個主日,當天租用原來的地主德國人的宿舍舉行禮拜,也聚集小孩上主日學,並且開始籌劃建堂事宜。由於大家都不曾蓋過房子,因此決議一邊蓋自己的房子,同時一邊蓋禮拜堂,如此可以蓋家宅的經驗來建堂,並且各家在購買建築材料時,也同時買一份建堂用的材料。於是在十二月初,六家的大人小孩親自動手,同心合意興建抵達巴西後的第一間禮拜堂。他們學習亞伯拉罕首先築壇敬拜,求告上帝並表明尊主為大的信念。

由於所購的是森林地,必須砍伐整平,而所需的建築用木材也要自己去砍代搬運,因此,每個人都肩破血流,然而卻沒有一句怨言。十二月廿七日磚牆砌好,安裝主樑,大家歡呼讚美,眼見自己動手興建的禮拜堂即將完工,大夥兒更加努力,第二天小孩搬瓦片、大人蓋屋頂,就在日落之前,將鋪瓦的工作完成了!

緊接著開始內部裝修,敷水泥壁、鋪水泥地、釘天花板、裝水電、油漆、做講台…等,直到隔年三月底全部完工。

一九六四年四月五日復活節舉行獻堂典禮,由當時兼任關懷牧養的曾天來傳道主持感恩禮拜,並正式成立Botojuru基督教會,後來中文命名為「慕德如露教會」。

發展菇業

六家在彰化都是種稻的農夫,對於耕種很有經驗,有的還是農業指導員,到了巴西後,他們也都想朝著種稻的老本行發展。然而沒想到有兩個家庭前往Iguape試種稻米之後,發現儘管土地肥沃,稻梗發育足有一人高,開花的情況也很好,但結穗的比率卻很低,以致綠油油的大片農地,收成卻少得可憐。失望之餘,只好另謀發展。

聖保羅是世界有名氣候良好的地方,很適合種植洋菇,而且不同於台灣只有冬季可以種菇,一年四季均可種植。當時聖保羅地區僅有德裔、日裔移民在種植,於是六家亦開始學習種菇。由於六家以前在台灣都不曾種過洋菇,而洋菇是靠菇菌繁殖,菇菌的培育對沒有經驗的人來講實在不容易,並且在繁殖、種植、成長過程常會有許多的蟲害。然而卻因著上帝的憐憫恩待,六家第一次試種就成功,平常一期洋菇只能收成兩個月,他們首次種植卻足足收成了九個月之久,這真是一大奇蹟!正如同上帝在曠野降嗎哪給以色列百姓一樣,及時供應他們的需要、補足他們的欠缺,也給這批新移民來很大的信心和鼓勵,奠下了六家在菇業上發展的基礎。

六家發展菇業成功之後,經濟上有顯著的改善,於是陸續接待親戚前往,並且也吸引了大批的台灣移民,而「六家莊」的盛名也因此揚開來。往後數年來巴西的台灣移民,不管從事任何行業,大多會先在慕義的六家莊落腳,六家則秉持基督的愛,回應上帝的恩典,給予新移民的鄉親最大的照顧。提供他們住宿的菇舍,分享經驗、技術,協助他們立業。因此,除了興趣不合者前往聖保羅另謀發展外,留在慕義市的大多從事種菇的行業,以致目前巴西的洋菇業完全操在台灣移民手中,而慕義也成了巴西最大的菇業中心,這是六家當初移民時所料想不到的。

興建新堂

由於移民逐漸增多,原來只能容納五十人的禮拜堂已不敷使用,大家考慮重新建堂。

一九六五年許有才牧師由台灣前來巴西探望大兒子許超世先生,並開始關懷六家所組成的教會,一九六八年元月正式受聘為該會首任牧師。許有才牧師曾任台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畢生對山地宣教有很大的貢獻,他是一位很有宣教異象眼光的牧者,他引用聖經來指導慕德如露教會將新堂建在慕義市區內,而不是現在的慕德如露村內,因為近代教會均以大城市為發展的據點。由於當時沒有一戶會友住在市內,而是全部住在慕德如露村內,對於許牧師的看法未有同感, 也因此而暫時終止重建教堂的計劃。

一九六八年開始,隨著許有才牧師回台介紹巴西的情形,鼓勵台灣人移民巴西,因此,教會人數不斷增長,會友也漸漸向慕義市區發展,此時,大家終於同意許牧師的建議,將新堂建在市內。於是從一九六八年開始到一九七三年分五次購入現在慕義市內的新堂土地。

一九七二年四月三十日開始第一期工程,興建牧師館和青年活動中心,建成的活動中心則暫時作為禮拜堂之用。此次的工程,雖雇有巴西工人,但主要的砌磚、粉刷、油漆、水電、木工等,還是由會友自己動手。因著眾兄姐同心協力,工程進行得很順利,同年十一月五日即完工舉行感恩禮拜,並將教會改名為「慕義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一九七三年初動工興建第二期工程的主日學教室、乒乓球室,六月完工啟用。

一九七五年暫做禮拜堂用的活動中心又不敷使用,於是計劃興建一座可供五百人使用的禮拜堂,一九七五年十月十二日設教十二週年紀念禮拜時,同時舉行奠基儀式,全體會友有志一同,朝著建堂目標邁進。

建堂時,適逢巴西非常不景氣,在整個預算中,僅考慮先建一樓,以後有錢再繼續興建,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的,當工程開工之後,上帝施恩的手幫助,那年會友種植的洋菇,家家豐收,而生產的雞蛋價錢又特別好,加上每人均樂意奉獻,以致從動工到完工不曾終止過,因此,他們說這座禮拜堂是用洋菇和雞蛋蓋起來的。這棟美侖美奐的大教堂就在一九七八年一月一日舉行獻堂典禮。

新堂完成之後,主日學教室又已不夠使用,於是一九八二年年底又動工興建教育大樓,一九八四年一月一日舉行完工感恩禮拜。至此,遷堂、建堂的工作方告一段落。

一九六九年十二月開始,許輝世牧師接續父親許有才牧師在慕義教會擔任牧養工作總計有十七年之久,這期間正值教會發展和建設期,許牧師的奉獻、付出真是可敬可佩。

主恩豐沛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日是六家移民巴西滿三十週年的日子。這三十年的移民生涯,雖然充滿辛酸血淚,然而回首來路時,上帝卻以恩典為年歲的冠冕,使他們的路徑都滿了脂油。這其間也曾有人經過死蔭幽谷,但卻蒙主特別的保守,例如陳恩勤執事被突然倒塌的菇舍壓住,卻奇蹟似的掉進草糞堆的坑裏,僅管牙齒全落,但卻保全生命。王首寶長老亦曾在菇舍裏觸電昏迷不省人事,在沒有人知曉急救的情形下,電源莫名其妙地被挪開,王長老奇蹟似的自己醒過來。如今六家當初移民的三十二人,年長的家長都已近八十歲,但卻都還健在,並且都還很健康的繼續在耕作,三十二人中沒有失落一人,更重要的,他們都在主裡面。

六家莊的家長都是沒受過什麼教育的鄉下人,他們移民的目的除了尋求發展空間、改善生活品質外,當然更期待下一代能出人頭地,於是積極鼓勵孩子認真向學。而這些當時都還是國小、國中的孩子也都很能體諒父母的辛苦,上午到學校接受葡萄牙語教育,下午放學後就回家協助耕作,如此渡過了移民最艱苦的前五年,然而卻也給他們留下了永不可磨滅的回憶。

六家的父母更深知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因此,儘管工作再忙碌辛苦,個人的靈修生活、家庭的禮拜,和教會的事奉卻絕不省略。也因著他們本身的努力奮鬥,加上尊主為大,蒙上帝極大的賜福,以致六家除了各家的大兒子必須協助家庭創業、犧牲就學機會外,其餘的孩子在當時大學入學考試時,竟然整批地考上醫學院、工學院,震驚了當時的巴西僑界。目前六家的孩子中就有一位傳道、七位醫生、四位工程師、一位營養專家。六家莊的移民史正如同亞伯拉罕的信心之旅,他們也的確從上帝蒙受賜福、並使別人得福,這實在是一個蒙福移民的典範。也願他們的「信仰移民」成為現代移民的榜樣。
(本文資料來自六家中王首寶長老口述,王明惠醫師、莊瑞陽醫師的見證,以及王明昌醫師所提供的慕義長老教會簡史,特在此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