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3
蒙恩見證 - 愛加倍小組 趙盈甄

蒙恩見證
愛加倍小組 趙盈甄
我生長在傳統民間信仰的家庭,當遇到所求之事或是困難之際,就會進入廟宇,求神問卜及算命,藉由籤詩而命定人生未來或方向,卻沒有教導我如何活出神的旨意,如何抱著信心迎向前面的挑戰,所以在面對很大需要克服的難題時,無處宣告,也不敢跟父母訴說,只能往心裡壓抑,雖然去拜拜也是求個心安,但那些神明似乎都不曾住在我心中,壓力一直都在,人也變得毫無生氣,缺乏自信與信心,每每只能躲在棉被裡放聲大哭,之後醒來,仍然繼續面對困境,思想開始消極負面。
終於有一次機會我走進了一間教會,聽著詩歌,淚不自主地流滿面,因為終於有一個地方可以舒展內心的痛苦,且當時上帝藉由牧師的口,一句句刺進了我的心中,發現上帝真的與我同在,所以從2008年的星期天就變成我打開心門把壓力全部交托給上帝的時間,可是這只有星期天,其餘的時間還是很痛苦地過日子,雖然想加入小組,但情況不允許我這樣,因為我只有星期天早上才可休息,就好像是我把一週所有的不愉快,通通在主日傾訴給上帝,壓力解脫了。可事隔幾天又會開始累積,所以在這樣一次又一次不停地重複,維持了三個月。
之後,神給了我勇氣決定不可以這樣繼續下去,於是決然脫離那樣的環境及放棄之前維持的成果,就單單信靠祂,不再只是宣洩的出口,而是得著力量,且思想更加正面,自信心上升。因為我知道我不再是孤單一個人,有一位大能的神會和我同行,無論是貧富貴賤,除非是自己放棄上帝的手,不然上帝是永遠不會離棄祂的兒女!當然在這中也遇到不少困難,但我努力地學習等待,一切不要太急,上帝會為祂的兒女安排一切,得到所求的。

2011-04-23
蒙恩見證 - 恩雨小組 何淑蘭

蒙恩見證
恩雨小組 何淑蘭
我生長於母親娘家的漁港,父親是大陸來台之軍人,無神論,母親則是虔誠信仰民間許多神明,父母婚姻因宗教問題而時有爭執,加上父親的家暴及外遇問題,使母親更迷信,但在艱困環境中,她仍以慈愛忍耐撫養我,因為報答母恩及掙脫這些不幸,勤奮向學,並以優異成績念完大學護理系,分發至三總醫院開始護理工作,後因結婚調至台中總醫院,育有一女一子,經一番努力進入佳境後,才有能力回報母恩。
但短暫的幸福卻被一連串人為的嚴重迫害,使我接近精神崩潰、軟弱無助、孤單、自殘、自閉走不出陰暗的出口,使我痛苦不堪而得了躁鬱症,許多失常的行為讓家人兒女傷心,但上帝的慈愛救贖了我拯救我渡過許多劫難,引導我漸漸走向光明,使我有機會接受蒲公英心理諮商,接受良好精神科治療,並預備了我的女兒成為小天使,帶領我走入忠孝路教會,在神的聖靈光照中,我已走出陰暗,迎向平安喜樂的生活。
神的愛和神的話語給我極大的支撐力量,每當有情緒煩悶時,我便禱告求神安慰及幫助,總是立即獲得應允,現在病情已大大改善,能大開心門,接受神給我滿滿的愛,能開始重拾往日的歡樂,一切都是神的恩典,我要大大的讚美神並將自己交託神,立志終身為神所使用。

2011-04-23
生命絕非偶然,活著也非理所當然 - 楊文佩

生命絕非偶然,活著也非理所當然
楊文佩
前陣子日本的大地震帶來了海嘯,我們由螢幕上更深刻的感受到生死一瞬間,在那大海嘯中人的生命儼如小螞蟻隨著急流被捲走,生命的存活或結束竟決定在"分秒"之間,如此快速而殘酷的災難決定了生命是否可以延續,總讓人不得不對大自然的力量懾服。
很多人會認為生命的存活只和自己有關係,殊不知我們每個人因著我們的角色和所接觸的人而發生不同層度的關連性,而當這個關聯有了變化,其變動甚至猶如骨牌效應。台灣第一起植皮手術,從蘭大衛醫師切割自己夫人的皮膚移植在周金燿小朋友身上開始,因為此舉發現了非自體移植會帶來排斥,促使蘭醫師再三研究後可以成功完成了植皮手術。因為這個手術,更是讓一個鄉下小孩的命運從此改變;他不僅免除了被截肢的厄運,日後還成為上帝重要的僕人,而他的子嗣也都倍受祝福,成就非凡。倘若沒有切膚之愛的溫情,失去一條腿的鄉下小孩,在那個時代恐怕也註定了沒有未來,更別說他的子子孫孫。
有一年我有機會去參加了部落生命史的研習會,回家後很努力的嘗試認識自己的祖先。好不容易由父母雙方的家族申請戶籍謄本進行整理,將列祖列宗排序釐清,或者由長輩口中填滿我們對先人的空白記憶。結果可以確認的是我們和楊家毫無血緣關係,楊家的命脈早在爺爺的爺爺那代就終了。爺爺的媽媽是養女,而爺爺也是養子。我們的族譜太亂以至於無法追溯三代以前的真實樣貌。然而我也由其中看到了重要的訊息,爸媽各自來自10個小孩的家庭,然而他們甚至沒機會認識自己的手足,因為一些小孩甚至尚未滿月就夭折。只是,不管這些小孩是否來得及長大,他的「曾經存在」都影響了下一個孩子的出生機會,這個發現觸動了我。一個家族的繁衍便有著這麼多可能的差錯,更何況兩個家族的生命發生交錯而共有下一代?生命決非偶然,爸媽的相遇也非偶然,他們的爸媽決定了他們的存在,而父母的結合決定了我們的存在。倘若我們可以由父母雙方追本溯源越多代,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存在是如何不容易的事,絕非偶然相遇可解釋。
生命真可說是一連串的奇蹟,我們可以存活至今更非理所當然!試看有多少期待懷孕的婦女用盡了各種方式,即便身材外貌都變了型就是要製造出一個小孩,可見順利懷孕並非理所當然。當受孕成功並發展成胎兒後,還不一定可以安全而順利的讓胎兒如期「瓜熟蒂落」。有多少胎兒就在懷孕過程流失了,又有多少胎兒在生產過程中死亡,或者出生後因先天的因素夭折。最近一位男同事分享到,老大出生前正準備進產房拍攝出生的過程,卻當場得知小孩在產道中吸入胎便,急救後觀察了五小時。原本迎接新生命喜悅的心情頓時間跌入谷底,5個小時就在忐忑不安中度過,現在老婆懷了第二胎,要期待什麼?其實只有平安。發現自己懷孕後的我因著近來的感觸非常認同他的話,也格外感謝上帝的禮物。
有回先生回憶著說小學的時候跟著幾名鄰居小孩去河邊游泳,那時他還初學,突然間遇到急流被沖走了,心裡恐慌著認為完了,沒想到竟然讓比他大一點的孩子救起。他是何其幸運?!每一年夏天在台灣不同角落都有小孩因為戲水溺斃,或著因為救同伴而喪命的,他和他的夥伴卻都存活了。醫院中我們太容易看到一些小孩因罹病甚或罹癌而死亡,能夠看著自己的小孩長大並非理所當然,這些生命在還沒機會長大之前就已經走到生命的終點。但這些存在絕非偶然。
壽終正寢或許是大部分人的想像,卻未必是常態,尤其這個世代,因著天災人禍或疾病離世的似乎是多數,要能活到終老不但是奇蹟更可算是傳奇。今早收到了以前學校同事的信,她提到一位比我年輕的同事因為肺腺癌去世的消息,而這件事竟然已經兩年了,倘若沒算錯,兩年前她應該不到40歲。我在目前服務的癌友中心看見,癌症並不挑年齡,也不挑對象,生活上的模範生還是有機會得,就像這位同事根本也不抽菸(我無法確知她是否暴露在有害環境中),卻是罹患肺腺癌。面對生命的無常,我們需要明白的是,棺材並非裝老人。
上帝的旨意誰能明白?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當母親發現懷我時,因著已經有了三個小孩,老三好不容易四歲可以喘口氣,卻…又懷孕了。她用盡了各種方式想要讓孩子「自然消失」,卻達不到目的,只好接受懷孕的事實,並退而求其次想生個男孩子,這個期待隨著孩子出生失望不已。因為經歷著被排斥、挪除的過程,莫名的被拒絕、否定、不被接納、不被愛的感受總像隱形的酷刑困擾著我。加上童年期間親友們的生離死別,在我裡面總有聲音逼問著活著的意義,並對親近的人和愛沒有安全感。長大後當我知道媽媽在我身上所做的曾經讓我痛苦不堪,直到我在詩篇上讀到:「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感到非常感動也非常感謝,我終知道我活著並非偶然,乃是上帝恩典。詩人繼續說:『我未成形的體質,你的眼早已看見了;你所定的日子,我尚未度一日,你都寫在你的冊上了。』這些話都深觸我心。認識到上帝的大愛和慈悲,讓我漸漸可以從心裡原諒母親因無知犯的錯。同樣的因著在尚未知道自己懷孕前的一連串危險動作(刮痧、按摩、泡溫泉、吃銀杏等等),要請求腹中生命的原諒,同時間更是感謝上帝的恩手不但保守了我,也親自看守保護了還未成形的生命。
生命真是何其奇妙,倘若一開始我的生命就終止了,或者結束在幾次的血光之災中,就無法親口述說上帝在我身上的美意和祝福,我們的存活既然不是偶然,那麼不管生命的長度為何,我們的存在可以是他人祝福和幫助。能夠活著更非理所當然,在生命的洪流裡需要多少恩典和奇蹟讓生命不斷延續。我們若因著大自然的無情而懾服,豈不更向生命的源頭屈膝謙卑?因為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

2011-04-03
落實宣教 林鴻信籲教會編列預算 - 摘自2011.3.30第3271期基督教論壇報

台灣神學院林鴻信博士於三月26日在台中忠孝路長老教會舉辦的宣教培訓密集課程表示,教會可以編列宣教預算,重視已經來到教會的外籍朋友,實際進行宣教工作。他在「宣教的學以致用」一課中,針對教會宣教事工的實際推動,提出以上建議。
林鴻信博士引用《一路上奔走》一書,提到宣教師必須捨己跟隨基督。真正的捨己,就是在「過度自我堅持」及「錯誤的自我拒絕」之間的一條窄路。我們在許多方面的表現,顯示我們無法按照自己真正的樣子來接受自己,這表現在我們不但害怕犯錯,更加害怕承認犯錯。基於這些害怕,我們戴上面具;但是我們要真正面對自己,活在真理中。讓人看見基督他說,基督在哪裡呢?真正的宣教師知道,要使用什麼方法在生活及行為中讓人看見基督,可以讓別人在我們身上看到的不再是我們,而是基督在我們裡面。
林鴻信博士提到,教會可以思考有多少預算是用在宣教?例如,都市教會與都市原住民教會的合作,都市教會可以提供會堂讓原住民聚會;同時跨越國語及台語教會的邊界,重視中國大陸宣教;預備華語與英語禮拜,為已經來到教會的外籍新娘、新台灣之子、外勞,預備這些人可以參加的聚會。
他說,有些原住民教會人數不到100人,但他們可以進行海外宣教。像泰雅族中會五峰長老教會、石磊長老教會、田圃長老教會,他們在阿卡、塞班、印尼加里曼丹等地進行海外宣教。
林鴻信博士表示,教會是由歷世歷代上帝揀選人所組成的,超越種族、語言、文化及國家種種界線。宣教就是跨越邊界,雖然跨越邊界違反人的天性;但是宣教可以讓我們認識上帝的教會有多大,耶穌基督的福音有多寬廣。

(摘自2011.3.30第3271期基督教論壇報)

2011-04-03
宣教培訓 林鴻信勉教會跨越邊界 - 摘自2011.3.30第3271期基督教論壇報

宣教培訓 林鴻信勉教會跨越邊界
台中忠孝路長老教會三月26日舉辦宣教培訓密集班課程,台灣神學院系統神學教授林鴻信博士勉勵教會順從聖靈的引導、跨越邊界,推動宣教事工。
被改變的使徒林鴻信博士表示, 宣教是「跨越邊界」,跨越邊界就是順從聖靈的大能隨風而去,在聖靈裡作夢、逐夢、築夢。台灣神學院首任院長馬偕是一個作夢的人,10歲聽到宣教師報告廈門宣教的情形,就開始作夢一生要作宣教師,18年後終於來到台灣宣教。台神第二任院長吳威廉也是作夢的人,馬偕返國述職分享在台灣的宣教情形,18歲的吳威廉大受激勵,作夢也要來台灣擔任宣教師,12年後吳威廉抵達淡水,成為馬偕最重要的助手及接班人。
常保管道暢通林鴻信表示,在《一路上奔走-海外宣教師保羅的省思》一書中提到,有三種宣教新手,一種是任何時候把他們差派到任何地方,並確定他們會克服任何困難;第二種是必須幫他們找正確的工作與志趣相投的環境;第三種是無法適當的找到任何位置,只能回家。其中第二種最令人操心,因為他通常不會回家,而繼續成為不適應環境者,對教會而言,他們是一種負債而非資產。他說,宣教師僅僅只是「工具」而已。我們常自稱是「上帝用來傳佈信息給子民的管道」,而「管道」通常讓我們聯想到乾淨的水,它只作一件事情,就是讓水流毫無障礙地通過,為了確保水流順暢,水管必須經常清理。應用在宣教服事上就是說,宣教士在傳達信息的過程時,必須經常保持在無菌般狀態,不容被污染。

(摘自2011.3.30第3271期基督教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