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1
無界的上帝國福音﹣緬北宣教心得 廖述哲

「如果不是自己踏上緬甸這一塊土地參與宣教事工,那麼曾有人對我說過的需要,也許都不會那麼地真實;如果不是自己去到他們的當中,那麼別人眼中看他們的需要,也許不過是現代世界眼中對落後文化的憐憫,而不盡然會是真正的福音需要。」今年六月在台神的緬甸短宣中,我彷彿親身體會到如同主耶穌道成肉身進入世界的際遇,並且也再一次地感受到福音在那些需要與還不認識主的人當中,是何等的寶貴。

許多人對於緬甸的認識是「一個被軍政府統治,並且各樣現代化腳步與資訊都不很發達的佛教國家」;至少與台灣的現代化相比,緬甸的確有著很大的落差,然而就是因為對我們而言有著一定程度的差距,也因此在這一次的宣教中,就更能夠體驗到主耶穌自己跨界離開豐盛的天家,來到一個看似缺乏又有許多需要的世上,並且為之付上代價的意義與感受。台神這次在緬甸參與的宣教計畫,是位於緬北的一個華人自治區「怒江」的福音事工;要去到那裡除了約四小時的國際航線飛到緬甸以外,還必須再乘坐兩小時的國內航線到緬甸中部,接著搭車約兩小時的平面道路、六小時的顛坡道路之後才可以到達。那裡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農村,五百多戶人家住在一個近千畝的丘陵地以基礎農業維生,生活資源缺乏,除了斷斷續續的電力以及少數較有錢人家可以擁有摩托車以外,我們在村落裡很難看到任何現代化的產物;雖是這樣,我們卻仍然可以感受到當地村民安居樂業的生活態度。

我們在那裡的事工主要以教書(國中小華文學校)、探訪會友以及舉辦佈道晚會。用大約一週的時間貼近他們的生活、從事福音工作,每天清晨五點起床在井邊盥洗(村落中沒有自來水),用完早餐後沿著泥濘的小路與孩童們一起去上學。當地中文學校上課時間是上午六點到九點,而之後一直到下午的時間則是緬文課程,不過多數的孩子通常都只上上午三小時的中文學校,放學後便回家幫忙種田、放牛或照顧較小的嬰孩。在學校裡我們不能談論信仰,但是上帝也賜給我們智慧,讓我們藉由課程內容有技巧的分享一點點信仰,好比我自己是教授自然科學,在那裡有很多孩子連「自然課」是甚麼都不知道,因此我透過名詞的解釋,「自然:非人所創造、真實豐富、變化中有定律」等,帶入有一位創造主的概念給他們,並且和孩子們玩一些科學的小遊戲。每天我們都會邀請孩子們下午與晚上到教會參加活動;而教完書一直到傍晚則是我們的探訪時間。在怒江村近千公頃的範圍內,我們經常需要從一個山頭沿著泥濘的道路走到另一個山頭去探訪會友或慕道友,每每進入一戶人家,幾乎都會有家徒四壁、所需匱乏的感受(房子內通常只有一張床)。然而,我卻從未聽過任何一個會友在代禱事項中提到為經濟或生活資源禱告,他們所求的多半是平安、健康、好的信仰生命;最多若有在遠方打零工的家人,他們會禱告希望常常得知他們安好的消息(緬甸各項通訊很不發達,連郵政普及率都很差)。這與我原先以為他們會為改善生活現況禱告是不一樣的。身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與他們一起禱告的同時,我也認真地反省了到底過去自己經常在禱告中尋求的是什麼?而生命中我們所關心的又是什麼?在什麼都看似缺乏(其實有時是我們的觀點自以為他們缺乏)或從未有過的情況下,人的生命所需要尋求的到底應該是什麼?

每晚是我們的培靈或佈道會,起初在我們剛到的幾個晚上多半只有會友參與,然而在村落生活的幾天下來,我們探訪會友、在市集中與人談天、甚至有同工參與當地的農耕;最特別的則是在學校的事工,從原先被禁止談論信仰,到後來與學校教職員在課堂後共進早餐、週末有運動賽事的聯誼、交談分享,一切漸漸的都讓走進教會的人們不斷增加。兒童營孩子們擠滿教會,讓我們不得不把教會的桌椅通通搬出去,騰出空間讓孩子們玩耍、唱詩歌以及聚會;青少年的聚會,有些離開許久在外遊蕩甚至吸毒的年輕人都回到了教會,甚至有許多還是第一次被邀請進入教會的新朋友。而會友們在各項聚會中總是積極參加,分別出自己寶貴的農耕與休息時間(做事人很需要休息)參與聚會和服事,大約有近百人在我們的服事中受聖靈感動決志。我們深深地體會到是上帝自己在動工,而同工們似乎就是很單純的去做;每天在檢討會與晚禱當中,常常會發現整天下來所做的與最初所排的事工計畫都不太一樣,然而我們卻也深知不是未照計畫執行,而是許多時候真正的需求是在親身參與他們的生命與生活時,才有機會被發掘出來的,而就在這「需求中」我們不斷地改變原先以為的計畫,謙卑讓主的福音可以撒在需要的人們身上。

緬甸的福音契機與屬靈光景似乎沒有我們原先所想像的難以鬆土。雖說緬甸是佛教國家,但是精神的意義大於他們實質的宗教生活;雖然他們也有祭祖文化,但事實上卻也不熱衷,一般人多半停留在節期與形式的作為居多。走進他們的生活中,我們仍然可以發現到許多人都需要平安,特別是渴望從靈裡而出的平安;另外他們也渴慕知識與真理,在他們的國家教育中除了語言與部份數理課程外,許多通識類的人文課程是缺乏的,也因此人民沒有歷史感、普世的社會價值,對自然世界認識的機會也不多。在這樣的環境下許多人常常找不到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存在的目的,所以在與一些意識到這樣處境的朋友對話當中,我們都可以發現到他們有一顆極願意尋求真理的心。而上述種種不都是上帝國福音可以帶給他們滿足的嗎?雖然大家普遍認為他們貧窮,但事實上在軍政府長久的統治下,人民已經習慣沒有自主、民主的思考模式,只要沒有戰爭或極不公義欺壓產生,多數的人民仍然是很認份的在過生活,部份追求物質與自主的人反而不容易認識福音真理;所以(請容許我暫時如此地說)現階段物質方面的匱乏,不外乎也是可以幫助他們在逆境中認識神的一個大好機會。

在緬甸宣教接近尾聲,並且在思考整個宣教事工意義的同時,我有一個很深的反省,就是:我們真的需要「學像耶穌基督」的樣式,才能夠幫助自己更多地實踐宣教的使命。我們的主曾經給過我們一個很美的宣教典範,也就是離開了自己原有的環境,來到了一個祂的名沒有被彰顯的地方,親身參與在他們的生命當中,陪伴他們、與他們交談、用餐、生活在一起,走過無數的地方,甚至與他們一同歡喜、一同哀哭。一切是如此的無界,這是主自己所做的,並且在這個的同時去傳講上帝國的真理。所以對我們而言,惟有參與在他們日常生活當中的宣教,才有機會真實的了解到他們真正的需要;而在一切的需要當中,我們也不忘分享「主耶穌自己」。過去以來我們常常以一個現代人的觀點在宣教地區主觀的認為人們需要什麼,好比緬甸的人們目前最需要的應該是電、自來水或是醫療資源。我相信他們的確非常需要,我們若是有能力也可以試著無償地給予;但是宣教不是投資事業,相反的乃是同主般地道成肉身事奉。如果我們願意更多的深入他們的生活參與在他們當中,會發現在眾多的需要中,惟有幫助他們先認識主、求神的國與義之時,一切的加給才會因此而更有意義。

宣教的主所教導我們禱告中是這麼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 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兇惡。因為國度、權柄、榮耀,全是你的,直到永遠。阿們」,願我與台神在這次在緬甸宣教事工的經歷與觀察,可以成為教會在參與宣教計劃時的提醒與幫助,也求主親自引領我們各樣宣教的事奉。